人妻中文专区久久_亚洲曰本无码视频_一级二级在线无码_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白浆校花

歡迎訪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產業(yè)協會
 聯系方式:0991-4165463 | 0991-4165461 | 0991-4165486     微信公眾號   個人中心
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電話:

0991-4165463

0991-4165461

0991-4165486

地址:

烏魯木齊市南湖西路215號

新疆生態(tài)環(huán)保產業(yè)協會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綠色低碳發(fā)展該怎么做?專家建議,科學合理循序漸進推進減碳

中國環(huán)境報 / 2021-09-17 / :198

在中國已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中國綠色低碳發(fā)展面臨哪些挑戰(zhàn)?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9月3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湖北展臺旁,舉辦了一場名為“遏制氣候變化,呵護地球家園”的沙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研討,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轉型目標積極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力量。

  氣候變化離我們并不遙遠

  不久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氣候委員會)發(fā)布題為《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的報告,全面評估了2013年以來世界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報告指出,毋庸置疑的是人類活動已經引起了大氣、海洋和陸地變暖。1970年以來的50年,是過去2000年以來最暖的50年。1901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2米,上升速度比過去3000年中任何一個世紀都快,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達410ppm(ppm為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干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該種氣體分子數),高于200萬年以來的任何時候。2011年-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比工業(yè)革命時期上升了1.09攝氏度,其中約1.07攝氏度的增溫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氣候變化最直接的影響和表現,就是極端天氣的頻發(fā)。

  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對整個氣候系統的影響是過去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來前所未有的。上世紀70年代以來,熱浪、強降水、干旱和臺風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發(fā)且將繼續(xù)。

  對此,人們也有深刻感受。

  “從2020年南方的洪澇災害,到今年河南鄭州的特大暴雨,中國的極端天氣在明顯增多。在未來,極端降水年代際變率較大,且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馮愛青說。

  “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不斷增加。研究表明,1800年我們每秒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到一噸,到2000年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了756噸。這也是應對氣候變化要控制二氧化碳的原因。”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zhàn)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對外合作交流部部長張志強說。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重大宣示,充分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堅定決心,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裝機量、發(fā)電量和技術專利數多年來穩(wěn)居世界第一;2018年森林面積達到33.1億畝,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110萬公頃和45億立方米,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陸續(xù)開展了三批共計87個低碳省市試點、28個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2020年底,印發(f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啟動,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的成效也為全球的氣候治理作出了積極貢獻。”張志強說。

  積極貢獻,還體現在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影響力顯著增強。“以南南合作為例,自2012年以來,中國與35個發(fā)展中國家簽署了38份合作諒解備忘錄,累計安排財政資金約12億元人民幣用于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12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培訓約2000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有力幫助了非洲國家、小島嶼國家、最不發(fā)達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受到廣泛好評。”張志強說。

  面臨的挑戰(zhàn)仍然很大

  雖取得顯著成效,但客觀來說,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zhàn)略目標,中國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很大。

  “從碳排放達到峰值到碳中和(凈零排放),歐盟大體需要60年左右的時間,美國要45年,而中國則要力爭30年實現。這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王克表示。

  壓力和挑戰(zhàn),來自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

  “發(fā)達國家利用自身技術優(yōu)勢和標準優(yōu)勢,通過設置市場壁壘、征收碳關稅等手段,能夠不斷保持自身的領先優(yōu)勢。比如,今年歐盟試圖強行實施的碳邊境調節(jié)機制,就是通過對沒有實施減排機制的國家征收邊境調節(jié)稅,以防止碳泄漏的名義,強化自身在全球氣候變化領域的話語權。”張志強舉例說。

  “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個單邊的保護主義,容易損害全球貿易公平,形成貿易壁壘。”張志強進一步解釋。

  對外,要警惕單邊的保護主義,對內則要有科學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要重視‘運動式’減碳的危害。”王克提醒說,其違背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干擾經濟的正常運行;影響產業(yè)鏈、供應鏈;影響短期能源與電力的供應保障;影響民生;也對整體達峰進程造成干擾。

  在王克看來,“運動式”減碳的表現形式包括:空喊口號貼標簽;提出一些超過當前發(fā)展階段和技術能力的目標;盲目下指標和分解指標;“一刀切”地砍項目,殃及一些必要的項目;以低碳為名,行高碳之實等。

  “防止‘運動式’減碳不是說不減碳,而是要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推進減碳。摸清城市家底,結合城市發(fā)展階段、產業(yè)結構特征、能源資源稟賦等情況,設立合理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王克說。